但是从长期来讲也压不住,也不应该压。
第三,平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居民在大规模集中置业时代形成的约200万亿是财富,是中国进入新的经济阶段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保护这笔财富。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30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从一个柴米油盐的时代开始进入房子汽车的时代,从一个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的时代。制止权贵集团对社会财富的大规模掠夺,尤其是通过房地产、股市以及其他金融手段对社会财富的大规模掠夺。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问题都与此有关。第二,居民手里拥有了以房产为载体的大约200万亿的财富,中国社会从一个无产的社会变成了居民有了一笔可观财产的社会。当然,我知道,以上所有这些,仅仅是就逻辑而言。
按照现在中国人口变动的趋势,可以说,如果把已经批出的地也算上(那是迟早也会盖成房子的),我们已经把下几代人的房子都给盖完了。对于中国经济前景相对乐观的预测,以我提出的两个转型概念为基础。因为经济增长过程的实质就是要素不断寻求得到更高回报的过程,要使经济更好增长,就必须要为要素寻求最大回报创造更加自由、灵活的制度条件与公平竞争机会。
消费方面,近年来增长势头值得期待,但为进一步提振消费,国家需要在市场环境、消费引导等方面做不少工作。紧跟着我们应当力求实现经济的企稳,以对接一个时间越长越好的中高速(6.5%-7%,或6.5%左右,或7%左右)的增长平台,关键是要使这一平台期的中国经济具备结构优化、发展方式向集约化加快转变的升级版特征。二是深化供给侧改革中,以制度供给为龙头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上述精神的问题导向与有所指,已体现在字里行间,更会从当下联结长远,影响将非同小可。
) 来源:澎湃新闻网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PPP 。以下是澎湃新闻对贾康发言的摘录: 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形成了对我国2017年度经济发展和相关重大事项的重要指导意见。
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但为什么到了私人产权这边,是不受侵犯,这一表述并没有回答受侵犯以后怎么办这层含义。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种种向好苗头的同时,亦出现民营经济国内投资明显下滑的问题,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中国到了现代化所需求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阶段转换中要引领新常态,全面小康以后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接中国梦伟大民族复兴战略目标的新阶段上,加快编纂的民法典,就是要给现代市场体系奠定它的产权基石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提升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方面下了很大功夫。2008~2013年,深圳迈瑞公司完成了对美国Datascope公司监护业务、ZONARE集团的并购,获得了监护仪、医学影像领域两大著名品牌与相关知识产权,加快了在高端市场产品的研发,服务于国内和国际市场。2016年6月英国去留欧洲公投中,支持脱离的投票者以过半数的优势胜出。再者,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了新的载体,配合企业产能转移的需求,在帮助沿线欠发达国家跨越经济发展鸿沟的同时,实现了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
第三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这是全球化的实质和目的。西方学界普遍认为1492年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化的起源,然而,如果把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历史记载,不难发现,中国曾是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早在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
但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制造环节的传统优势正逐渐减弱,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而工资水平快速提高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过去一二十年的走出去探索中,中国企业通常追随市场、资金和资源,前往一些较热门的投资目的地,当前它们当中的先行者已经完成了对成熟目的地的布局,正进入相对陌生的前沿市场,呈现出全球布局越发多元化的景象。
第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本土化经营水平将持续改进,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将做得越来越好。2016年上半年则涌现出几桩重磅交易——包括海航集团旗下天津天海60亿美元收购美国英迈,美的集团拟40多亿欧元控股德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以及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获得批准。总体而言,笔者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持乐观态度,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将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然而全球化的大势不会逆转。截止到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12年三一重工对德国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的收购,将核心技术和品牌收入囊中,一举改变全球行业竞争格局。笔者认为,这些看似令人担忧的事件主要是伴随经济周期波动的暂时现象,并不代表全球化的长期趋势。
同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民主党候选人更是反对被认为是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雇佣的15万名员工中有4万多人为外籍,超过一半的销售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全球企业。
关于中国企业全球化,时不时能听到批评的声音,例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利润率偏低等。这样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带动当地制造业的提高,受到东道国政府和当地人的肯定与欢迎。
三大要素的基础并没有动摇,因此全球化的过程还将持续下去。在明清封建时代末期漫长的闭关锁国之后,新中国成立了,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再次回到全球化的舞台。
第一,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还会快速增长,预计到十三五期末,我国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还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500亿~3000亿美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1.1万亿美元。2015年,福耀投资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后,向当地大学捐赠700万美元支持研究,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地政府要将一条公路命名为福耀大道。在过去十年间,我们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了近10倍,赴海外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和投资目的地愈发多元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曾提出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由技术、制造、品牌等环节组成的微笑曲线表示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其中曲线两端的专利、技术及品牌、服务环节往往包含了较高的附加值,而位于曲线中段的组装、制造环节则附加值较低。
第三,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将愈发多元化,稳步地向成为全球企业迈进。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各个领域国际协定的签署……使全球化从涓涓细流成为不可阻挡的滚滚洪流。
2016年5月,美的向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Kuka) 发出收购要约,计划通过库卡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生产效率并推动制造升级。未来,中国还将有更多的这类全球性公司的诞生。
其中福耀集团在2014年收购美国芒山工厂之后,基于尊重美国制造业工会文化考虑,保留了工厂工会,尽管并购协议允许关闭工会。类似的,2013年万向集团收购美国电池生产商A123,获得了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推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例如,华为在1997年走出国门,目前已在160多个国家设立分公司或代表处,并在世界各地构建了16个研究所,28个创新中心,45个产品服务中心。2016年1~9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34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7%。早期走出去过程中,许多中国企业忽视了投资目的地的文化差异、经营环境等本地化因素,付出了昂贵的学费。联想集团、万达集团、福耀集团在并购海外企业后,均采取了本土化的人力资源策略。
G20国家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2010年末的381项增加到2015年末的1441项。东莞的华坚集团在进入埃塞俄比亚伊始便以东道国的本土企业定位,2012年建厂之初就确定了依靠本地人才发展的计划——工厂开工之前派出200多名埃塞大学生前往东莞工厂培训,如今工厂规模已扩大到5000多名雇员,但只有140多人是中国籍雇员。
这些教训对后来者很有价值,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或绿地投资中提高了对本土化经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全球化是企业或其他组织提升国际影响或开始在全球范围运作的过程 ,也是因为世界观、产品、概念及其他文化元素的交换,所带来国际性整合的过程。
入世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也引人瞩目: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第一大贸易国,2015年人均GDP增长近7倍。唐宋之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不但联通了中国与60多个国家的直接商贸往来,还在沿线多个国家及欧洲各地掀起了中国热。
发布评论